温馨的余香
类别:义工文苑
时间:2024/3/29 9:38:09 稿源:本网 发布:ssyg
| |||||
送人玫瑰手留余香。别人困难的时候拉一把、给予帮助,虽为绵薄之力却是给受助者以力量、希望、信心,感动别人自己也被感动着,无数感动轻轻拨动心灵深处的那根弦,心灵得到净化、灵魂得到升华。
2015年10月17日,宿松建行志愿者再次融入到宿松义工协会,在重阳节来临前夕,开展2015年宿松县“怡养家园”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社会关怀项目,对全县180户、218名计生特殊困难家庭开展全覆盖探视活动。该项目由宿松县计划生育协会和宿松县义工协会共同组织实施。 6:30开始集合,签到、装载慰问品、宣誓,一切完毕后于7:20准时出发,大家穿着崭新的义工服向各自前期分好的片区进发。我作为宿松建行志愿者与其他4名义工成员协会负责许岭片区的探视活动。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,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。 “孩子太懂事。知道家里穷,始终瞒着我们。早知道,不该盖房子……” 交谈中,吴某、张某夫妇不禁潸然泪下。他们的孩子94年出生,去年患病离开人世间。其实两间三层的房子还未完全完工,分多年慢慢盖的,要不是老屋要倒塌也不会起心思盖房子的。此刻我们找不到恰当的语言安抚他们受伤的心。 “党的政策好,养老不着急。您看,把墙后面粉刷一下吧,还没有白,楼梯扶手也要安装,否则不安全。”大家一起努力寻找最合适的话语给他们安慰,“一定要想开,打打麻将散散心,早日走出阴影。” “是啊,党的政策好,我们也知道,给了我们很多照顾。孩子没有了,墙刷不刷还有什么意思?孩子的同学也说,把我们当作他们的父母……”伤心的泪还在眼眶打滚。探视结束我们上车了,他们夫妇还在门口目送着我们…… 时间是治疗心灵的创伤的良药,或许是岁数大了见得也多了吧,大多老人能接受现实。 刘老,身板硬朗、很充实、乐观,我们去了两次才见到他。“我侄子搞工程,我替他看厂去了!”见我们扑空一趟不好意思。我们说明了来意,他连声“感谢党感谢政府”。见他墙上挂着中央领导人的相片,大家仔细看着靠前排最右边周永康相片,他立刻解释“我要重买一张,那张相片总不能撕去角吧?我支持拥护党!” 另外两个人住在女婿家里(女儿去世),女婿出去务工,替他照顾孩子和家,都夸女婿好,每隔几天能接到电话,还算很幸福。 彭老,71岁,找了一个老伴,继子继女对他视作亲生父亲,让他老来十分幸福。 84岁的朱老太是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,她生动阐释了什么是 “人心换人心,黄土变成金”。 “老人家,祝您生日快乐!”大家准备充分,早知道老人家刚好生日。 “党的政策好,还记得我们这些老朽,以前不可能啊!”老人家拉着义工的手唠叨。 “我住在侄子家,老房子要倒,侄子和侄媳妇硬要让我过来住。他们对我好,我病了,侄媳妇专门从外回来照顾我。”老人家家指着旁边的一个妇女——怀抱小孩、很本分的侄媳妇。 “我对政府只有一个请求,我死后直接入土。” 老人家奇怪的请求,让大家吃了一惊。 “别想那么多,您老活到99岁都没有问题!”大家安慰着。 “你们放心,党对我这么好,我不会寻短见的!”老人怕我误解她的意思,“我死后不再给我侄儿侄媳妇添麻烦,直接入土,望政府帮个忙!”老人满是内疚、自责,生怕给他人带来麻烦。家庭、邻里关系处理,这不是最好的范本么?我们走远了,蓦然回首,老人在擦着眼泪……,那是幸福、激动还是? 许岭镇的探视活动,一直到下午5点结束,大家虽然感觉累,但老人们的生活比我们想象的好多了,大家很开心。他们激动的眼神还浮现在大家的眼前,他们十分热情令人难以忘记:有的炒好带着温度的瓜子、有的给我们摘下门前的橘子,清香的茶水是那么香甜,他们依依目送我们的情形似乎浮现在眼前…… 群里也十分热闹,有的义工说“离开老人们,十分难过!”,有的义工感慨“老人们生活很好,好开心”。 心存感恩,爱意浓浓。对宿松县所有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的探访圆满结束,将党对他们的关心送给他们,将义工的关爱、热情传递给他们,社会的关爱、亲情的呵护、邻里的帮助给了他们更多的快乐,让他们的生活增添新的光彩。 |
志愿服务,携手互助,美好家园,和睦与共。